国考资讯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浙江公务员申论解读

发布:2010-07-26 09:48:16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申论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者的复习计划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什么是申论,申论有什么性质、特点呢?本文主要内容为浙江公务员申论解读,那么,让我们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申论,解读申论,揭开申论的奥秘。

  一、申论的含义
  “申论”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应试者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方法。
  《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对申论考试有如下表述:主要通过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精神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提炼材料的主旨,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准确流畅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应考人员:A.认真阅读给定材料
  B.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二、申论的渊源
  “申论”一词源于《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明、申述,二是根据试卷给定材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应试者个人的观点或见解。“论”的含义较多:一是议、议论。《说文》:“论,议也。”“段注:‘凡语言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二是含有深思、谋虑的意思。《周礼·考工记·序官》:“或坐而论道。”“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三是含有评论、辨析的意思。《吕氏春秋·应言》:“不可不熟论也。”“注:‘论,辩也。’”四是含有告诉、陈述的意思。《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索隐:‘论者,告也,陈也。’”《文选·张衡·西京赋》:“众形殊声,不可胜论。”“姜注:‘综曰:论,说也。’”

  三、申论的性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要求应试者有比较丰富的常识,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选拔考试有一种固定题目要求应试者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的“策论”。比较一下汉代的策论与今天的公务员申论考试,对理解申论考试是有帮助的。汉代的策论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今的申论考试也是为了选拔人才;汉代的策论对文体没有具体要求,当今对公务员的申论考试在服从目的需要的前提下也没有严格的限定;汉代的策论所阐述的都是关于国家的政事,当今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也无一不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内容;汉代的策论要求有远见卓识且切实可行,今天的申论考试也要求有针对性,提出的方案要有可行性;汉代的策论要求文章有表现力,当今的申论也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表现力。

  四、申论的特点
  申论考试有如下特点:
  1.涉及内容的广泛性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是为招考录用浙江公务员服务的,实质上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十分注重对应试者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评。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的背景材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一般为时政热点,但一般不会为当年最热的时政热点,一来这类热点因为被关注度过高,即使未经专门复习也知道大概,在考场上无法拉开差距;二来这类热点因为过热,有可能尚无最终定论,无法做为有指向性和思想性的申论考试材料。所以,一般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虽然为时政热点,但可能为当年次热点或者是前一年度的最热点。
  2.测试形式的灵活性
  申论测试的答卷一般为三个部分: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三个部分: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流程中包含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甚至是其中部分文体或者全部文体的综合。申论测试不仅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甚至是公文文体的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3.测试目的的针对性
  申论考试是为招录浙江公务员服务的,有极强的针对性,主要考查应试者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因此,应试者应认真地阅读给定材料,仔细梳理出材料中预设的环境污染和条件,在充分把握樯本质内容的基础理论上,抓住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回答和论证问题。
  4.测试答案不确定性
  测试答案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申论试题全部都是主观性试题,只可能有参考答案,或者得分点,而不可能像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样有标准答案。其二,申论测试给定的背景材料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而且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甚至有的问题尚无明确的对策,而要求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分析问题时可能会以不同的角度分析;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求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每一位应试者都有可能想出不一样的对策,即使是同一项对策,都有可能因为实施地点不一样或者实施者不同而体现出极大的不同;论述问题的要求往往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那就更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因此,申论答卷的评定,只能是综合的、全面的、等级式的,不可能有确切的、唯一的标准。
  5.给定材料非专业性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应试者的能力,考查的是综合素质,而不是专业课考试。为了尽可能保证公平,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不会向某一专业倾斜,所考查的常识也是应试者日常积累的结果,而不是靠突击性的死记硬背就可以圆满完成的。而应试者是来自各个方面的,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行业都有很大差异,所以给定的材料必须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
  6.测试标准的先进性
  申论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区的整体实力。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通过行测和申论两门科目考查后选拔出的大量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管理能力将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选拔公务员的申论测试从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者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而且也注重对应试者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察测试。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考试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五、申论考试的内容结构
  申论考试的试卷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注意事项部分
  注意事项是针对应试者的应试作答而给出的指导性建议,是对整个试卷的说明,是对应试者的善意的提醒,所以在拿到试卷后,应试者务必仔细阅读,以便按要求依次作答。近几年来,这部分内容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有变化,所以要求应试者一定要仔细阅读,以免因为大意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失误。
  注意事项内容如下: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2.给定材料部分
  给定材料是申论考试的根本,不管是对后面题目的解答,还是对应试者能力的考查过程,都必须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等行为来实现,仔细阅读材料是为答题做准备,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就已经是答题的过程了。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已经达到8000字左右,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资料大多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是带有新闻性质的现实材料,反映的多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大众传媒的焦点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非专业性。
  例:2004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歧山曾在一个论坛上说:“最困扰的问题,最为难的就是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他感叹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最难的就是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然而,就在奥运会举办前夕,英泰晤士报一位记者“闯荡”了一番北京街头,他感受是,大部分人都令人愉快,我们到过的地方没有看到醉汉和举止粗俗的人,也几乎没有看到有人随地吐痰。
  3.申论要求部分
  申论要求是在应试者阅读完材料后,开始答题的答题要求。该要求主要有三个部分:
  (1)问题部分。是概括,是建议,是对策,是分析,还是写一篇议论文,一份公文,这是申论要求部分的核心,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以致失分严重。
  (2)要求部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等都是对答题的具体要求,有的应试者在答题的过程中,只达到要求中的若干点而非全部,也无法拿到高分。
  (3)字数及分值部分。申论题目都是主观型试题,每一道题都会有具体的字数要求,并会提供方格;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的申论考试,都不可能只是一道题,那就必然会涉及到分值的分配问题,一般而言,最后一道题(论述文章)分值占比最高,占30%~50%,其余的题目相应分配剩余分值。
  例:1.根据材料6、7、8的内容,比较分析新、韩、美三国提升国民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2.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20分)
  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3.请你根据给定材料,针对我国部分公民存在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问题,给旅游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20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4.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

  六、申论考试考查的能力
  申论考试是为了浙江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工作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申论考试为国家选拔最合适的人才,而通过申论科目的考试,可以考查应试者如下两种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基本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阅读材料是解题的前提和首要条件。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将在申论考试中无可作为。而阅读理解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认读语言的能力
  认读能力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阅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对字、词、句的认、读、识别和感知能力。认读语言能力如果有所欠缺,那么理解、评价语言,乃至阅读材料后的答题、写作都无从谈起。
  认读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视读的广度,是指一个视点所感知的文字范围,即视觉范围的大小,视读的广度决定了阅读的速度,也就是说视读的广度越大,阅读的速度越快。二是认读的准确度,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错读、错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等,同时注意在认读时避免增字、减字、重字。读得准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等。
  (2)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是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戌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发阶段的深化。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是认读的目的,认读是理解的手段。
  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从对语言形式到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从对部分的理解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3)评价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对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写作风格等进行评价,就是能从评论的角度进行阅读。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作品进行正确评价,提出自己见解的阅读;它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文章作品的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
  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理解,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章作品的鉴赏,受到启发和教育,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
  (4)应用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是指通过阅读后,将获取的种种信息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的最大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活动,需要掌握精读、速读、浏览、质疑、比较等方法,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5)阅读语言的速度
  阅读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文字量。在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过程中,所提供的材料已逾8000字,必须在规定的40分钟时间内阅读完毕所有的材料,并深度挖掘出材料现象所反映的本质以及各材料之间所隐藏的关系,时间是较为紧张的,于阅读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因为阅读速度不够,而导致阅读过于仓促,很可能会导致遗漏材料、遗漏信息,从而失分严重。
  2.综合分析能力
  (1)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思维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会用到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方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理解是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分析与理解能力是人们的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
  在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对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
  ①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给定材料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
  ②分析给定材料的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
  在面对申论材料,并进行分析理解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把握材料内容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给定材料所包含的特殊环境、特定条件,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地进行分析和理解。
  ②要充分考虑到给定材料的两极,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在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材料本身的侧重面,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反、相对应的另一面。
  (2)综合概括能力
  综合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分析是从对事物的外部观察和思维出发,然后深入到事物内部探求其本质;综合是从事物本身出发,通过事物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是与分析完全相反的思维过程。就思维的一般过程而言,分析理解是第一位的,综合概括是第二位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常常需要结合起来,成为申论重点考查的一项综合能力。
  要提高综合概括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观点正确:作者平时对各种事物所持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文章中所持有的态度和观点,应试者首先应该把握住给定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出这则材料在整体材料中是作为正面的典型还是反面的典型。如果观点判断错误,则整场申论考试将是无效考试。
  ②主旨突出:在回答申论试题以及写作的过程中,应试者所持有的观点必须明确地在文章中得以体现,在概括材料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抓“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要抓“全”;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精神实质,要抓“实质”;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经验,要抓“主要”。
  ③方法得当:在对材料进行综合概括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等方法。
  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是从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归纳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可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演绎,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与归纳相对。它是我们以某一原理为依据去认识具体事物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3)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是往往结合起来运用。在申论考试过程中,首先要在阅读材料并进行理解分析概括后,对材料提出问题,即找出材料想要表达的主要问题,这“主要问题”有可能是单个的,有可能是多个的;有可能是单一的,有可能是复合的,都需要应试者在临场答题过程中进行深度挖掘。
  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应试者利用材料中所给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及临场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为了保证自己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合理、可行、有针对性,必须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初步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从期求得方案的最优化。
  (4)论述问题能力
  论述问题能力是指依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对所给材料精读和理解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出主题,再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拟的标题,论述要准确,条理要清晰;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二者要相辅相成。该论述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①确立标题的能力
  确立标题包括给文章的各部分确立小标题,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跟文章的思想内容、题材、情调、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标题往往有品位,能引起阅卷老师兴趣,留下一个好印象,使他乐于卒读;能帮助揭示主题,有助于阅卷老师理解文意;能打动阅卷老师,不仅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在先入为主的影响下获得好分。
  ②取舍材料的能力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材料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并不一定每个材料都会在申论考试的答卷中用到,也不是材料中的所有内容在申论考试的答卷中都会用到。取舍材料就是要从平时所积累的材料中选取那些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部分。申论写作之所以要选材,就是因为平时所积累的各种材料的性质、类别各不相同,我们只有经过认真地鉴别、选择和加工,才能使所选取的材料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取舍材料分以下两步:
  第一步,分析比较。就是要对所占有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时代的要求,发议论者自己的身份、所处的时间、位置以及发议论的目的和自己所占有的丰足度,从中选择出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来。第二步,二次加工。就是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更真实、更典型,也与自己文章的整体风格趋于一致。
  ③表达论述的能力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对表达论述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项:
  A.准确,即表达意思时所使用的字、词、句、段不能产生歧义,涉及到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必须明确、鲜明,不能含糊。
  B.简明,即简单明了,力求以最精要的文字凸显出自己的意思,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C.规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选用的词语、语气和应试者的身份一致,在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时常会要求应试者以在职公务员的身份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而应试者在审明题目要求后,作答时必须拿捏好自己的身份,是一名普通应试者的身份,还是以某部门在职公务员的身份;二是要符合汉语语法和逻辑的要求,把文章写正确、通顺,写合理、严谨。
  D.条理清晰,即在申论作答的过程中,把握主次、表明因果、排列顺序,在语句、段落之间将各种关系安排妥当,使其顺序合理,不至于让人觉得语无伦次。
  E.理据相谐,即应试者在申论作答过程中,巧妙使用各种理由和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使该观点和意见更令人信服。而论据分为事实和道理两种,不管是事实还是道理,都是对应试者论点的支撑,。“理”之正确与“据”之充实,相辅为用。
  (5)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在申论答题的过程中,应试者的所以观点、结论、对策都必须通过文字表述出来,才能够传达给阅卷老师。阅读、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再强无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也只是惘然。

    推荐阅读:浙江历年申论考情分析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9 http://www.zjgk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3291号-2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